為什么《魔獸世界》西方不亮東方亮?
電影《魔獸世界》在中國的票房高于北美,這實際上更多是中國粉絲,給頭次接觸的、以西方奇幻世界觀建立的世界交粉絲稅。 面臨謝頂危機或捧著大肚腩的中年男子們成群出現在影院,他們一邊看電影,一邊向另一半或孩子低聲講述電影情節(jié)。當下的影院和觀眾,已經......
2018-01-21
清代老油畫:未來行情被看好
鳳眼、柳葉眉、櫻桃小嘴……搭配時髦的發(fā)飾和裝束,不時流露出濃厚的東方情調;細致的渲染,深諳透視以及明暗畫法的變通,以適應清宮“古格”和“雅賞”的需求。無論畫面中出現的是青年男女,抑或開放口岸的風景、地貌,都被畫師真實地描繪記錄了下來。他們......
2018-01-21
漆木家具鑒賞難“唯柴是論”太片面?
近期,六大卷20冊的《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出版,當中,不少明清宮廷髹漆家具為首次曝光。事實上,早在明萬歷以前,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的主流,隨著紫檀、黃花梨等硬木家具風靡以后,漆木家具的“統(tǒng)治”地位才被撼動。而近些年來,在家具收藏界,......
2018-01-21
梅蘭竹菊為何成為文人最愛畫的題材?
梅、蘭、竹、菊,號稱“四君子”,是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歷代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文人墨客無不醉心于此。為什么“梅蘭竹菊”能成為中國文人最愛畫的題材?為何“四君子”能成為中國所獨有的繪畫題材?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郎紹君在《中國......
2018-01-21
西方當代藝術家的“造星”模式
圖為:2016年6月12日開幕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勞森伯格大展現場 導言: 時隔三十年后來北京的勞森伯格大展在最近的藝術圈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當所有的媒體都在探討勞森伯格對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影響,以及他在尤倫斯大廳里所展出的《四分之一英尺》的巨型畫作時......
2018-01-21
那一年,我們是否看懂了勞森伯格
1980年代勞森伯格的作品《中國夏宮》,其中全是他在中國旅行期間用哈蘇相機拍攝的照片,對于彼時的中國藝術家,勞森伯格對現成品的使用簡直“駭人聽聞”。 一件逸聞:“勞生柏作品國際巡回展”中國藝術家對勞森伯格欣賞有加;然而,當勞森伯格邀請藝術家往美......
2018-01-21
藝術家不風流好色,怎么畫得出好畫?
一個最牛勵志故事: 一個非高富帥的木匠,25歲做了業(yè)余畫家,32歲開始學刻印,40歲時開始周游全國,53歲拋家舍業(yè)遷居北京,操著一口湖南口音獨闖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在北京逆襲,由木匠變成巨匠,83歲還生了孩子,85歲鬧著續(xù)弦,92歲仍喜歡看年輕漂亮美眉握住......
2018-01-21
英國脫歐進程或影響倫敦春拍
6月21日,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在倫敦舉行,盡管大多數拍品以高于預估的價格成交,但較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存在跌幅。而于次日舉行的倫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也是以部分拍品流拍或成交價低于預期的結局收......
2018-01-21
【巴塞爾藝博會】億萬富豪能夠拯救藝術市場嗎?
瑞士巴塞爾當今國際最大的現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杰克遜·波洛克的標價2500百萬美元的滴灑繪畫與格哈德·里希特的標價2000萬美元的抽象油畫正吸引著前來淘寶的富豪們,其中不乏微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保羅·艾倫和億萬富翁、慈善家及布羅德美術館館長埃利·布羅德。 艾......
2018-01-21
紐約曼哈頓切爾西同一街區(qū)三大畫廊同時上演裝置大展
《Solar Grow Room》,梅格韋伯斯特,2016 在切爾西21大道西側,高古軒、格萊斯頓和Paula Cooper三家臨近畫廊六月同時展出了一系列具紀念碑意義的不朽作品。它們或出自精巧的手工制作,或是巨大的人造結構,或是在土壤中種植植物。 如若從高古軒畫廊舉辦的里......
2018-01-21